当前位置:精品书屋>历史军事>三国之天龙大帝> 被《三国演义》神化的诸葛亮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被《三国演义》神化的诸葛亮(2 / 2)

5、草船借箭

《三国志》中无记载此事.但却记载了一个与草船借箭相似的事.主人公是孙权而非诸葛亮.时间是赤壁之战后的建安十八年(时值濡须口之战)而非赤壁战前的建安十三年.《三国志》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上记载“(孙)权乘大船來观(曹)军.公(指曹操)使弓弩乱发.箭著其船.船偏重将覆.(孙)权因回船.复以一面受箭.箭均船平.乃还.”据此可知.诸葛亮“草船借箭”的故事本自于孙权的“木船受箭”.

6、征汉中之战

诸葛亮镇守成都并沒有参与此次战役.此次战役的总指挥是刘备.为刘备出谋画策的是法正.

7、诸葛亮的北伐

《三国演义》中描写诸葛亮北伐与司马懿斗智斗勇甚为好看.其实历史上的北伐比《三国演义》中描绘的北伐要平淡得多.历史上诸葛亮共五次伐魏.第一和第四次到了祁山.而非《三国演义》所说的六出祁山.北伐大事如下:

蜀建兴六年(公元228年).诸葛亮兵出祁山.第一次伐魏.这次伐魏开始时进展很顺利.南安、天水、安定三郡叛魏应蜀.关中响震.但由于马谡失守街亭使得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.

同年.诸葛亮第二次伐魏.引军围陈仓.粮尽而还.蜀建兴七年(公元229年).诸葛亮第三次伐魏.攻取武都、阴平两地.

蜀建兴九年(公元231年).诸葛亮第四次伐魏.出祁山.司马懿率张郃等迎击.因首战失利后敛兵不战.诸葛亮因粮尽退兵.张郃领军追赶.为伏兵射杀.

蜀建兴十二年(公元234年).诸葛亮第五次伐魏.进驻五丈原与司马懿对阵于渭滨.司马懿敛兵不战.诸葛亮病逝于军营中.综观几次北伐.诸葛亮的战功均不大.多数情况下都是与魏军相持不下.粮尽退兵.

8、空城计

此事见于《三国志》中的裴松之注所引的“郭冲三事”.但这件事的真实性值得怀疑.第一.历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不曾在阳平交兵.第二.司马懿既率众二十万.又已知诸葛亮兵少若疑其有伏兵.正可设防持重.无退兵之理.第三.诸葛亮用兵谨慎.不可能令魏延等将重兵在前.自己以轻弱自守.由此观之.此事不可能是真实的.

9、《后出师表》

《后出师表》疑为诸葛亮的侄儿.东吴的大将军、太子太傅诸葛恪伪作.而非诸葛亮所撰写.

10、死诸葛吓跑活仲达

并非诸葛亮遗计.真实情况是诸葛亮死后.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.司马懿率军追击.两军相近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“反旗鸣鼓.欲向魏军”.司马懿自疑而退兵.

综观诸葛亮生平事迹.其领军打仗确非其的强项.只是《三国演义》的夸大描写.使人误认为诸葛亮是个军事奇才.

其实诸葛亮的才能类似于楚汉相争时刘邦手下的萧何.只是蜀国后期缺少了一个类似于韩信的人物(刘备手下的一名军师庞统的才能便类似于韩信.可惜在攻蜀之时死于流矢).所以诸葛亮只得自己挂帅出征.最终无功而返.病死军中.假如庞统不死或者诸葛亮能得到一个有武略才能的人协助.那么三国局面可能会大变.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