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精品书屋>都市言情>农门娇客> 第四十一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四十一章(1 / 2)

梁小六进入堂屋,就见潇晓晓伏首在案,头上绑着两根银丝带,发丝如灯笼花垂下的丝一缕一缕。

散开,很是好看。

然后,那女子,翠色的眉,不描而青,星目琼鼻。

不是倾国倾城的惊艳,小家碧玉里带着精致,秀气中带着温婉。

加上那一身浅色的衣衫,使得她如昆山之玉,实在入人眼。

梁小六一愣,随即走上前来。

对潇晓晓,他没有那方面想法。

虽然,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,让他一直总被她吸引。

就连自己都身不由己心不由己帮她。

若说是邪门了,中了蛊毒,梁小六也认了。

但不是,他非常的清楚。

对潇晓晓,他没有男女那种爱慕。

但这样也很好,就做一个共事儿的朋友。

他知道,跟着这个女子,有一天,她一定会有大出息,也许,能带着他一起出人头地。

曾经在闹市,他第一眼瞄见她,瞥见她眼里别样的晶亮鲜活。

那时梁小六长这么大从未见过的,就觉着她以后不是普通人物。

所以他想跟着。

帮她理账,帮她分担其他的一些府内外事务。

*

由于手里紧,身上穷,只能维持日常开支,潇晓晓一时也没找到快速生财的法子。

还好当初手里留了几十两。

只要节俭度日,也能把这段时日过下去。

县城那块地叫闲庄,原本是朝廷一个落魄旧勋的,现卖了,连同庄子里的几间农舍。

‘闲庄’潇晓晓觉着这个字名字不好,土地万顷的地方怎么可能闲呢。

也不能叫‘忙庄’不好听,那么取个诗情带浪漫的吧,潇晓晓最后一拍脑袋,取名‘月庄’

她在买下这块地时,就育了枸杞苗。

长长的一排,上千株。

月庄这土地位置极好,当初的力新觉也果真给力,阡陌交通,一目千里,大道从地头走,小路穿插田地中,河网密集,根本不需要专业的灌溉设备。

无需采用滴漏灌溉。

只要等苗一下地。

依然是松土,培肥,除草。。

到最后的剪枝,除虫。

而且,耕牛,也非常普及。

潇晓晓现事不必躬亲,然而,请人手是必要的。

每日二三十文工钱下去。

安国有用银钱丝帛抵徭役的规定,所以,许多家里需要劳力的人,便趁着闲时多赚钱,便宜也干。

所以廉价劳动力是有的。

潇晓晓将自己关在府中练了两个月字。

等到六月七月,便是春季里开花的枸杞第一期收果。

然而,今年的果实采摘,人手组织,多是潇正华劳心,潇晓晓已经对此达成协议,四六分账。

潇正华也非常乐意。

他是村正,想要组织一点免费人手是非常容易的

采摘过后,潇晓晓只需在晾晒的时候去看看。

潇晓晓是不介意将枸杞的真实利润让潇正华知道的。

因为,种植的核心技术在潇晓晓手里。

就算别人依葫芦画瓢模仿,也只学表,而学不到里。

除非潇晓晓自己愿意将那技术分享。

*

潇晓晓知道那临水县那自诩的一堆上层人士,都喜欢附庸风雅,没办法,安国的首都风都便是这般。

那里面数不清的将相之才和文人雅士。

非临水县可比。

但京城出来的东西,其他地方总纷纷效仿。

潇晓晓买来厚厚一叠纸。

把那朱砂红泥用水化开,加入一点点桃花粉,和樱花粉。

然后用改良过的毛趣÷阁,留一点点的尾间。

把那纸张裁成小块小块供添诗写字所用。

在纸页的顶部,用细小的趣÷阁尖,描了不少的花。

潇晓晓没有画国画的天赋,本身也不是绘画大师。

然则,潇晓晓从小就有一个奇怪的脾性,喜欢花,也喜欢画花。。

她喜欢各式各样的花,从日常的梨花樱花桃花,再至一些专门的观赏花类,郁金香,百合,天堂鸟。

小学时,她便喜欢用彩色趣÷阁这般画花朵儿。

用彩色趣÷阁细细的描绘。。

然而,此刻,潇晓晓用那淡红的色,边框处画上一簇簇妖娆的花朵。

有的是梅花,有的桃花,有的樱花。

画完又撒上几滴梨花水。

麻纸太薄,描绘完一张就夹在书内。

半日内,潇晓晓就做了很多张。

等几日后晾干,那水渍晕开,成了层层叠叠的花瓣。。

潇晓晓把这些纸片收起来。

等到吟诗聚唱时刻,将之拿出来,小笺的上面几朵粉色花朵,页面带着梨花的香。

只怕临水县的那几个自诩才子的学子,求的疯了。

潇晓晓喜欢自己女子的性别,她觉着女孩子能喜欢的很多东西,男孩子未必能行。

她也从不吝啬利用一点点自己性别的优势,为自己谋划一些利益。

她就是这般的性子,外柔内刚。

*

然而,已经至临水县的潇晓晓,关于前程和未来,她花了一段时日用心的想过。

自己的身份为女子,作为一名古代安国的女子。

安国同潇晓晓历史书上学过的z国许多朝代一般。

女子上不得政治舞台,做不了官,也不能抛头露面的像男子那般跑生意,甚至干农活。

安国的法典规定,只有成年的男子才有资格分得口分田和永业田。

潇晓晓知道自己没资格分田,为了以后的生活,她花了大代价买了自己的永业田。

当然,没有田地可分,相应的权力就是安国女子也不用缴纳赋税。

可现在她有了田地,就得要交税了。

这些都是小事儿,潇晓晓困惑的是,自己如何再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国家立足。

她潇晓晓从来都不是卑躬屈膝的性子,她要活,就要活在那万人之上。

既然老天给了她一次穿越机会,如果不好好利用哪里对得住她这前世三十岁来的一生学识。

因为艰难,她才越是想要逆流而上。

*

枸杞的生意已经成熟,所谓成熟,则是潇晓晓知道栽种它的方法,防治害虫的方法,采摘后晾晒出了成品,更顺理成章的是,她掌握了市场规矩,有了稳定熟悉的销售渠道。

然而枸杞毕竟只是一味中药。

就算算上养生的东西,毕竟在地面普遍栽植,大家群起效仿,生产出的商品越多,在需求量恒定情况下,就只能贱卖,那么这些东西的价钱也是下来。

这就是潇晓晓认为的她这枸杞最多再赚三四年的钱。

临水县并不是枸杞最宜生存的地儿。

在枸杞去年火遍全国,价值斗金,许多人也到处找寻,结果传出来,安国东部的某一个郡县结出来的枸杞是最好的。

植物这东西,长成还真跟土壤和气候有关。

柴氏整天捉摸着,什么时候才接管潇晓晓现在种植枸杞那块地,大约也听村里人讲了,潇晓晓经这赚了大钱。

这东西啊,可是好东西,城东那家济生堂,这玩意儿晾干了,一两东西二钱银子呢。

柴氏咂舌,这玩意儿,能卖这么多。

比那鸡子,鸭子都贵。

那村夫冷哼。

若不值钱,派那些人守在那里,连官兵都用上了。

这也都是这年年末才知,早知道这玩意儿赚钱,潇晓晓手里还不知富成啥样,当初潇晓晓还在村里,她那话绝对不会那般说,一定会和软些。

只是,这地原来就签了三年,潇晓晓租金也给了三年。

就算潇晓晓现在有钱了,这赚钱的东西这不立马就还给自己了么。

柴氏心里又乐了起来。

潇晓晓拿着玩意儿能赚钱,难道她还不能了。

总之,这三年租期一到。

她是一定会将地收回来。

到时候,她也赚个金山银山,还愁长庆没有媳妇,给长生捐个官当当,潇正才那个死老头子一辈子没啥本事儿,想着都气人。

然则,潇晓晓也知柴氏时间一到就会立即收回地。

她也不会指望商议,加租去延长租期。

柴氏眼红她眼红的不行,一定不会让她如愿的。

*

然则,潇晓晓这点是猜对了。

然则,她现在有六十多亩土沃水丰的良田,一年产值千斤枸杞,潇家村这块四十多亩的地,再让她收一年,这就已经足够了。

*

义和堂。。

临水县类似现代的高级会所。

长长围墙,以洞窗作饰,开在县城县郊一处风景极为优美的地方。

里面好几处有二层阁楼,大堂前的院子,有一处假山池水,上面的蕨类植物葱葱茏茏。

这里有歌姬,舞姬。

临水县只是一个县,论奢华没达到这种规模,但总有人喜欢别出心裁。

另辟蹊径,就算亏钱也愿意往里面填。

潇晓晓一眼看着宅子,就知晓正开得起这种场所的,必定亦有一定身份。

然而今天的主角是县太爷,在这‘溪院’招待几位西南商人。

最好的房间。

有歌姬弹着琵琶,

县太爷高坐

一人一案,案上备了酒水,吃食。

“大家坐。。不要客气,今日本官做东,尽快喝,别客气。。”

魏成作一身常服,扶起酒杯,先干为敬。

底下人纷纷迎合。

几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。

带冠冕,着华衣,一看也是来头的。

“囝商,新北道最出名的是什么,囝商,晓晓,你记着,你也是商人。。囝商,可是咱们安国很有名声的一群人”

潇晓晓站在一旁,猛然抬眼,眼睁的堪比铜铃

原来这就是囝商

囝商,潇晓晓在安国的《国志》读过,安国分道,全国十二个道,道下面设郡县,就比如临水县属南安道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