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精品书屋>都市言情>草根选调生> 第60章 鬼崽岭中的谜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0章 鬼崽岭中的谜(2 / 2)

几个人站在那里费了很大的功夫,像考古专家一样研究了大半天之后,才勉强“猜”出《栎头源坛神记》记载的大体的意思是:有奇石自土中出,俱类人形,高者不满三尺,小者若在数寸,千形万状,不可胜纪……然能祸福人,生死人……此阴兵也。夜从山下经过闻鸡鸣而化石。故有全身者,有半身者,有只露眉目者,而最奇者在树上……

在不远处也有一块石碑,题目是《游栎头水源神祀记》,也是一个贡生写的碑文,大意是说,当地人对这些千姿百态的石像敬若神灵,原因是这些石像能预测人生祸福,能助人们消除天灾人难。每逢传统节日,人们都会自觉的来这里烧香化纸,以求神灵保佑……

“至今,我们这里的人都认为石像有灵,可消除灾难。”

郑平湘指着这些石人像说:“附近十里八村的,方圆几十里的,到现在依然保持着灌祀的传统,一逢年过节,人们就会很自觉地提着鸡公到这里宰杀,然后再用杀出的鸡血来灌地,祭祀这些石人。”

看来无论时光过去千年百年,人们对于神灵的敬畏、对于历史渊源文化的认同感始终如一,代代相传。

一听说灌祀,钟国正突然想起早几天看的《礼记·郊特牲》一文,里面写道:灌以圭璋,用王气也,既灌然后迎牲,致阳气也。这是古人对土地的一种崇拜方式,古人常常以灌祀、瘗埋之仪礼地。

这种灌祀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,这个地方还保留着这种灌祀的习俗,难道这里埋了一个哄么天子类的大人物吗?他不由自主的和易大伟说道:“易书记,两个贡生都给这个鬼崽崽山的鬼崽崽写文章,还刻了碑,是不是在这里,埋了一个哄么皇帝般的大人物?”

易大伟虽然祖籍不是寒州人,但由于父亲在寒州工作,就生在了寒州,长在了寒州,大学毕业后又分配到寒州工作,早在读小学的时候,就曾经听父亲和其他大人们说过,大历县那个地方传说埋了一个皇帝,只是不晓得埋在哄么地方,历史上来过不少的人到这里来找宝挖宝,但都没有找到具体的地方。看了这些石人像群后,心想,难道大历县真的埋过皇帝?听到钟国正问,他就问郑平湘:“你们这里还有没有什么传说啊,庙宇啊,等等,与此相关相联的东西和故事?”

郑平湘很自豪地说:“从小就听村子里的老人说,我们这边的人都是舜帝的子孙。解放前,我们这里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寺庙,出名的有迎圣寺呀、禹王庙、万岁庙、白象庙等等。那个特定年代的时候,破四旧、立四新,基本上都把那些庙给拆掉了,现在就只剩下禹王庙和白象庙的遗址了。左边过去五十来米,就是清代乾隆年间重修的禹王庙遗址,对面尖山岭的山腰上,还有一处白象庙的遗址。还有的人说,舜帝就埋在这个鬼崽崽山里,这些鬼崽崽就是保护舜帝的。”

钟国正问:“司马迁的《史记》上不是说,舜帝崩于苍梧之野,葬于江南九嶷,舜帝哪么会葬在这里?”

郑平湘说:“记载是这样记载的。但我猜想,司马迁肯定是听别人瞎说而瞎写的。他如果着的晓得舜帝具体死在哪里,具体埋在哪里的话,就不会写哄么‘苍梧之野’和‘江南九嶷’了,而是会写成‘崩于苍梧’、‘葬于九嶷’了,或者写成崩于苍梧的某一具体之处,葬于零陵九嶷山了。”

停了停,郑平湘结社说道:“司马迁一个太监、阉鸡公,地地道道的假男人家,他对皇帝恨都恨死了,他会写真的?所以,司马迁绝就绝在他不写具体的地方,只写一个大概的方向,让人无法说他是错的,也无法说他是对的。”

“你们都是大学生,应该读过历史。最早的时候,我们这里就叫苍梧国,到楚国的时候,改成苍梧郡,秦国的时候才没有的。现在广西还有一个苍梧县。但与我们这里没有一点关系。你们想想,就清楚苍梧和江南的范围,更清楚在当时的交通状况下,从死的地方搬到埋的地方的艰难性和可能性。再说,我们这里本来就属于苍梧之野的范围,至于江南九嶷,有的说是九嶷山,有的说是九座相似的山,现在谁也搞不清楚司马迁说的江南九嶷到底是指哪个地方。江南,长江以南,那就是现在的大半个中国啊。大半个中国的范围,那就只有后人尽情的八仙飘海,各显神通了。推理演绎猜测也好,考古和自找证据、自造证据、自我认定、自己链接也罢,只要能够做到自圆其说就行了。”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